看书娃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娃 > 聊斋故事会 > 第 16章 刘家古泊元帝庙的传说

第 16章 刘家古泊元帝庙的传说

在冀州秦市卢龙县蛤泊镇东南方向,距离蛤泊镇五里多的地方,有一个宁静而古朴的村落——刘家古泊庄。这里的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,古老的传说在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口中流传,为这个村庄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据说,这里曾是蛤泊的旧址,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。

在刘家古泊庄的中央,有一座元帝庙,它静静地矗立着,历经无数风雨的洗礼,却依然散发着庄重而神秘的气息。关于这座庙宇的始建年代,早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,难以精准考证。庙宇的墙壁上,斑驳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;古老的砖瓦,每一块都仿佛承载着过去的故事。在庙中一方己经模糊不清的碑记上,人们勉强辨认出,在明朝万历戊戌年间,这座庙宇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重修,这也是它为数不多的可考历史印记之一。

明朝时期,有一位名叫邸存性的年轻书生,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入仕为官、光宗耀祖的远大抱负,常常独自一人在元帝庙中挑灯夜读。

有一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,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。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,如同棉絮般轻盈,又似鹅毛般柔软,不一会儿,整个世界便被厚厚的积雪覆盖,银装素裹,一片寂静与清冷。

邸存性像往常一样,坐在庙内的桌前,专注地研读着手中的书卷。正当他全神贯注、沉浸在知识的世界中时,一阵隐隐约约、若有若无的呼喊声,穿透了寒冷的空气,传入了他的耳中。那声音虽然轻柔,但却清晰有力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邸某好好读书,日后你定当富贵!”

邸存性猛地抬起头,眼神中充满了诧异与警觉。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,西周寂静无声,庙宇周围根本没有人家居住,这突如其来的声音究竟从何而来?又是谁在呼唤他的名字?一连串的疑问在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,让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。

邸存性稍作迟疑,并未即刻出门探看。他端坐原地,屏息凝神地聆听着外界的声响,回应他的唯有一片死寂。他觉得这一夜无比漫长,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

第二天清晨,鸡鸣破晓,天边泛起微微的鱼肚白时,邸存性便迫不及待地走出了庙门。他的目光在洁白的雪地上快速搜索着,突然,一串清晰的脚印映入了他的眼帘。这脚印修长,竟然有一尺多长,在一片银白的雪地上显得格外突兀。邸存性盯着这串神秘的脚印,心中暗自思忖:莫非昨夜那声音是某位神灵前来鼓励我?想到这里,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,对未来的仕途也充满了期待。

时光荏苒,邸存性没有辜负那神秘声音的鼓励,他日夜苦读,坚持不懈。终于,在丁酉年的科举考试中,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,脱颖而出,高中进士。此后,他的仕途一帆风顺,先后担任了绍兴、太华等地的知府,成为了朝廷的栋梁之材。

功成名就之后,邸存性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在元帝庙中的那段奇异经历。他深信,是元帝庙的神灵庇佑,才让他有了今日的成就。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,他特意嘱托当地一位名叫朱一元的道士,对元帝庙进行再次修缮。

朱一元领命后,知道此次任务的艰巨和意义重大。为了能够筹集到足够的善款修缮庙宇,他决定采用一种独特而艰辛的方式——化缘。他找来一条三丈六尺长、重达三十六斤的铁索,毅然将其锁在自己的颈项间,踏上了西方募化的艰难旅程。

一路上,朱一元风餐露宿,历经艰辛。他走过了无数的城镇和乡村,向人们讲述着元帝庙的故事和修缮的意义。这天,他来到了北方的一个地方。一位女子听闻了他的讲述后,向他施舍了一文钱。朱一元看着这微不足道的一文钱,心中不禁有些不屑,觉得这实在是太少了,对修缮庙宇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。于是,他随手便将这一文钱扔在了路旁,继续踏上了募化的旅程。

经过漫长的募化,朱一元终于带着筹集来的善款回到了元帝庙。他立刻组织工匠们开始铸造二十二尊佛像,希望能为庙宇增添一份神圣的气息。工匠们精心雕琢,前二十一尊佛像在他们的努力下顺利完工,每一尊都形态逼真,栩栩如生,蕴含着无尽的佛法与慈悲。

然而,当铸造最后一尊佛像时,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。无论工匠们如何调整工艺,如何努力尝试,佛像总是无法成型。朱一元心中焦急万分,日夜思索,却始终找不到原因。

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,突然,他的脑海中闪过一道光,想起了在北方扔掉的那一文钱。他心中隐隐觉得,或许正是自己当时对那一文钱的轻视之举触怒了神灵,才导致佛像无法铸成。

朱一元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