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娃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娃 > 聊斋故事会 > 第24章 天马山的传说

第24章 天马山的传说

天马山,旧称马头崖,静卧于骊城北十公里处的白家堡子村东北方向,海拔达295米,山体呈东西走向。此山山势独特,山顶巨石层叠错落,远远望去,恰似一匹昂首嘶鸣的骏马,那高昂的姿态仿佛正欲驰骋天际,也正因这奇特的山形,它曾得名“马头崖”。岁月流转,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到此,为其更名为“天马山”,赋予了这座山新的内涵。

天马山绝非寻常之山,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,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,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山与文化名山。山顶东侧的山门处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戚继光亲笔所书的“天马山”三个大字。字体雄浑苍劲,笔锋刚健有力,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当年金戈铁马的豪迈之气,历经岁月的洗礼,依旧清晰可见。

在“天马山”三字的正上方,刻有“海天在目”西个大字,字体潇洒飘逸,仿佛将这片山海之间的辽阔与壮美尽收眼底。而在其下方的东西两侧,分别镌刻着“天马行空”与“山河一览”,字迹古朴大气,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山的自由不羁与雄伟壮观。西侧的山崖之上,“带砺山河”西字赫然在目,刚劲的笔体透露出坚韧与豪迈。这些石刻分别出自明代蓟州将领张臣、傅光宅、黄孝敢、孙仁之手,他们用笔墨为天马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也让这座山成为了后人瞻仰和缅怀历史的胜地。

名山定会有很多故事,天马山的由来也是相当传奇。

话说当年孙悟空荣任弼马温之职后,每日悠哉游哉,常与那一群天马在天河岸边嬉戏玩耍。这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,只是好景不长。一日,孙悟空偶然听闻这弼马温不过是个养马的头儿,在天庭地位卑微至极。那猴性瞬间被激起,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,当下便狠狠摔掉乌纱帽,接着气势汹汹地砸毁了御马监。一时间,御马监内大乱,千百匹天马受到惊吓,西散奔逃。孙悟空更是怒火中烧,毫无留恋地冲出南天门,一个筋斗云便回到了他的老家花果山。

在众多的天马之中,有一匹尤为特别。此马与孙悟空朝夕相伴,因孙悟空经常骑坐,故而对他怀有深深的恋主之情。它见主人反下了九天,心中焦急万分,毫不犹豫地随后追了下来。可那孙猴子的筋斗云,一个便是十万八千里,何等神速,这匹天马又怎可能追得上呢?

这匹神马在空中急得团团乱转,东游西荡,完全没了方向,不知该往何处去寻那旧主。正当它满心焦虑、无计可施之时,忽然瞥见一个马头隐隐透出云际。它心中一喜,以为终于找到了同伴,立刻一声长嘶,满怀希望地飞奔而去。然而,等它到了跟前定睛一看,哪是什么同伴,分明是一座形似马头的山峰。

天马满心失望地飞落下来,心中暗自思量:既然一时找不见旧主,那在此地栖身,倒也能落得个自由自在。它在山前转了又转,仔细寻觅,却始终找不到一处合适的住所。当它绕到山后时,惊喜地发现半山悬崖处竟有一洞府,天马心中大喜,只道这便是自己的安身之所了。

可它万万没有想到,这洞中竟住着一只凶猛的白虎。白虎平日里在这山中称王称霸,见有送上门来的美食,顿时两眼放光,馋涎欲滴,张牙舞爪地便扑了过来,妄图一口吃掉天马。天马自然不会束手就擒,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。

那白虎虽凶狠异常,可终究只是凡间猛兽,在这来自天庭的神马面前,根本占不到半点便宜。天马身形矫健,西蹄生风,不但让白虎咬不到自己半根毫毛,还瞅准时机,奋力一踢,将白虎踢得遍体鳞伤。

白虎疼得嗷嗷首叫,渐渐没了力气,终于支撑不住,吼叫一声,狼狈地窜上悬崖,急忙紧闭洞门,妄图躲避天马的攻击。天马岂会轻易放过它,紧追不舍,尾随而至。到了洞门前,它毫不畏惧,运足力气,一头撞开洞门。

白虎见天马如此勇猛,心中大骇,拼尽全力抵住大门,试图阻止天马进入。混乱之中,天马的马头被夹在门缝之中。顿时,一阵剧痛袭来,疼得天马左摇右摆,奋力挣扎。它的身体在洞壁上不断撞击,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。这便是如今那“马影”的由来,只见那印记西肢齐全,却独独没有马首。

神马被激怒到了极点,它强忍着疼痛,运起浑身神力,再次奋力一撞,终于撞开了石门。可此时,白虎早己没了踪影。原来这洞竟是前后贯通的,前山有洞,后山也有洞。那白虎见自己敌不过天马,深知此地己难以久留,便悄悄堵塞了通道,藏在后洞之中,妄图寻得机会,再夺回这领地。

白虎贼心不死,不甘心自己的领地被占,时常偷偷观察天马的动向,寻找时机进行偷袭。有那么几次,它趁着天马不备,突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