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娃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娃 > 民间道士之长生有道 > 第36章 将军坟

第36章 将军坟

据说陈伯屏勇猛过人,往来战阵如入无人之境!

明瑞平定乌什回乱时,派副都统观音保为先锋,陈伯屏为前导。本文搜:我的书城 3wwd.com 免费阅读

一日踏平六寨,其间亲冒矢石,单骑突入敌阵,生擒乌什首领小伯克赖黑木图。

因功被明瑞保荐,升为云贵宣慰使。

不过陈伯屏的一生,可以说成也因为明瑞,败也因为明瑞。

乾隆二十七年缅王莽纪觉兴兵作乱,派兵骚扰云南耿马、孟定、车里等边境,烧杀抢掠无恶不作。

皇帝派兵平乱,此次战争又称为“花马礼”战争。

然而当时云南缅甸一带,地形复杂,山多崎岖,不利于大军行动。缅王虽被击退,却借着山势地形的掩护,折损不大。

后来反而变本加厉,多次寇边,屠戮边民,乾隆数次派兵征绞,都未曾起到作用,反倒损兵折将,屡战屡败。

乾隆皇帝我们都知道,自号十全老人,由此可见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,怎能容忍如此挫败?

乾隆三十二年,乾隆调集两路大军,共计两万五千多人第三次征缅。

明瑞统领南路一万七千多人,陈伯屏就在其中。北路九千兵马,则交给参赞大臣额尔景额率领。

据史料记载,九月底,清军按计划两路夹击,缅王见清军势大,不敢正面接战。

而是采取坚壁清野,诱敌深入的计策。将战线拉长,使得清军无法补给。

但明瑞不愧为一代名将,在他的指挥下,仍然接连攻下数座城寨,打得缅军节节败退,深入缅甸境内数百里,未尝一败。

反观北路军兵,初战不利,一首梭巡不前,加上主帅额尔景额病死军中,乾隆命其弟额尔登额接任主帅。

额尔登额上任后,见战事不利,即命北路军撤回境内。

这首接导致南路军孤军深入,腹背受敌,缅王抓住机会。

用六万多人将明瑞困于小孟育,明瑞当即派遣使者向北路军求救。

然而额尔登额以敌情未明为借口,数次拒绝出兵,甚至后来乾隆皇帝连下六道圣旨,命他出兵,他也不为所动。

乾隆三十三年二月,绝境中的明瑞给乾隆皇帝上了最后一封奏折。

决定让陈伯屏率大军突围,自己则决心以死殉国。

他将身边诸将聚集到一起,做了最后的训示“缅贼己知我军力竭,然我仍与之决一死战者,正欲缅贼知我堂堂中华,威令严明,将士勇武无畏也。

现虽穷蹙如此,仍当人人奋力,则贼必有所惧,使后来者更易成功也。”

随后明瑞亲率三百骑断后,为大军突围争取了一日的时间。

最后寡不敌众,身受重伤,纵马疾驰数十里。

史书记载其“手截辫发授其仆归报,向北跪拜后缢于树下,其仆以木叶掩尸去!”

明瑞既死,乾隆悲痛万分,亲自降旨将坐视的额尔登额凌迟处死。

陈伯屏虽率军突围有功,但将失主帅,仍是死罪,最后被皇帝赐自缢,留其全尸,归葬乡里。

陈伯屏死后,其家人扶灵南下,回到故里,就在岷江边上一处山脚,寻了一块地将其安葬。

陈伯屏虽被赐死,但并未被夺爵位,因此仍然按三品武将规制下葬。

据说墓地修得非常豪气,墓穴占地数亩,坟地内松柏环绕,古树参天,被当地称为将军墓。

只是这么多年过去,陈家的子孙早就死绝了,古墓无人照顾,逐渐荒废下来。

最近几十年,气候变化,雨水增多,岷江数次泛滥,有几次都淹没了将军墓。

好在墓穴建得着实结实,用得全是大块的青石垒就,才没有被洪水彻底毁坏。

这次县里也有打算,把这将军坟发掘出来,以免以后真要淹没到岷江底下,那就没法挽救了。

这日邱教授带了自己两个学生,还有几个考古队的工作人员,带齐了发掘文物所需的各种工具,准备对将军墓进行发掘。

邱教授的两个学生,都不是本地人。

男的叫大林,长得人高马大,非常敦实。

女的叫白莹,斯斯文文带一副眼镜,面相十分秀气,开口说话总是笑眯眯的。

两人是同班同学,今年刚毕业,这次随邱教授出来一来算是实习,二来学点经验,长点见识。

来之前邱教授就做了很多工作,对将军墓的过往来历,调查得清清楚楚,知道这将军墓中,贵重的东西不少,其中尤以“三宝”著名。

要说这三宝具体是哪三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